成思危:中国应警惕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2011年04月29日13:3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成思危 收入差距扩大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体 宏观经济政策 土地利用率 友协 友好协会 统筹发展 社会保障体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28日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应警惕落入拉美国家平均“滞留”37年的“中等收入陷阱”,才能一路高歌继续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分配不公、收入悬殊而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陷于停滞,无法转入高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33个经济体中,85%的国家都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且“滞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7年,有学者也将“中等收入陷阱”称为“拉美陷阱”。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进入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同时担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中拉友协)会长的成思危说,中国和拉美地区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拉美很多国家都遇到过。虽然国情不同,但拉美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成思危在参加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和拉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时说,从拉美的发展历程来看,未来中国经济要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首要任务,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要作为首选。通过与CPI挂钩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让居民敢消费。

中国社科院研究表明,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金融专家李扬在论坛上表示,城市化不仅仅是让人转移到城市,而且是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经济的网络化,让人们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各种服务。

李扬说,一些拉美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收入差距扩大,物价飞涨,失业率上升,再加上没有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不够,造成了社会阶层和结构的巨大变化,进而引发社会动荡,最后的结果就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成思危说,中国要吸取拉美在城市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出现城市病。中国推进城市化不能只讲速度,还应该讲究质量。他认为应该以人为基础,改善人居环境;以土地为载体,合理控制土地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建设智慧城市;以资本为后盾,增加企业的支撑等。

他说,中国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努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积极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张源培 许林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