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为外国听众带来中国最美的旋律

发布时间: 2016-03-29 16:15:5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丁海嘉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文化参赞,文化部,波兰,文化交流,丁海嘉,梁祝,李传韵
李传韵在波兰国家大剧院练琴


记得,初次接触《梁祝》,还是我上中学时。

一天,如获至宝的父亲兴致勃勃地回到家中,他买回一张胶木唱片。周末,他唤来几位家中常客,烹茶品乐,一起欣赏他刚买回来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父亲在青年时代,曾就读于上海的教会学校。那时,他接受了许多欧洲美学教育,兴趣广泛,从欧洲语言、文学、绘画,到音乐,无不涉猎,无不喜好。

但因父亲风华正茂的求学时代,正赶上日本军国主义者觊觎中华大地的战争年代。他投笔从戎,投身到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再无暇顾及他所钟爱的文学与艺术。

直到全国解放后,他从部队调到外交部工作,成为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在长达六年多的驻外使馆工作之余,他搜集和购买了许多著称于世的文学名著、名闻遐迩的艺术画册,还有许多百听不厌的音乐唱片。

这回,由上海音乐学院两位高材生,何占豪与同学陈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唱片,便成为他的“极品珍藏”。

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游走于文学名家的字里行间,饱览世界名画和艺术雕塑画册,交响乐、歌剧、舞剧灌制的音乐唱片也成为我的“最爱”,伴随我走过了充满梦想和憧憬的锦瑟年华。

在时殊风异的“文革”岁月里,我的老父亲去了“五七干校”,我也去了与苏联一江之隔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家中的那些世界名著、名画画册、音乐唱片,随着主人的离去,再无踪影。那张堪称中国民族交响乐不朽之作的《梁祝》唱片,也似“化蝶”般,“不翼而飞”。

“文革”结束后的一天,家里打扫卫生。在收拾已经使用多年的斗式茶几的抽屉时,我突然发现,那张生命力极强的《梁祝》唱片,竟然完好无损地“藏匿”在抽屉的最底层。用留声机一放,那耳熟能详、优雅凄美、如泣如诉的《梁祝》“爱情主题”旋律,再次闯入我禁闭已久的心扉,仿佛随着周身的血液在流动、在沸腾。

1996年,我来到刚刚独立不久的哈萨克斯坦工作。那时已有磁带版的《梁祝》。

一天,我在哈国文化部结识的好朋友,外事司司长塔玛拉带着哈国国家广播电台的总裁和音乐节目主任编辑,一同来到使馆。在使馆会客室见面时,他们提出希望使馆能提供一些介绍中国音乐的节目。

作为使馆文化专员,我不假思索地想到随身携带的卡式磁带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以及一些中国民族器乐曲。于是,我爽快地答应下来,表示十分愿意与他们合作,做几期节目。

哈国国家广播电台坐落在阿拉木图宽阔的共和国广场西侧,比邻国会大厦。这是一幢前苏联时代建成的灰色大楼。电台音乐节目编辑室主任叶莲娜,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子,热情地接待了我。

“我已经编写了几个音乐节目,想和您探讨一下节目内容和播放时间。”望着金发碧眼、身材挺拔、端庄典雅的叶莲娜说道。“我想向您重点介绍的音乐节目《梁祝》,是根据中国一段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悲剧,创作出的一部民族交响乐。可以毫不夸张地称这部作品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您对这个故事是否感兴趣?”

叶莲娜睁大了眼睛,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快说说,我非常感兴趣!”

“这个传说发生在中国南方的农村。聪明伶俐、风姿绰越、出身富贵的女子祝英台,女扮男妆赴杭州求学。她与憨厚纯朴而出身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分别时,姑娘向小伙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翌年,当山伯得知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英台求婚。惋惜的是,英台已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因失去与英台结为连理的机会,山伯抑郁不已,不久即悲愤死去。姑娘闻讯来到小伙的坟前。她哭得悲痛欲绝时,梁山伯的坟突然被雷电劈开,姑娘决然投身墓中。梁祝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我讲完后,与叶莲娜一同听了一遍音乐磁带。草桥结拜、同窗共读、长亭惜别、楼台相会、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的情节,以音乐语言惟妙惟肖一一再现,再次深深地感染着叶连娜。她擦拭着毫无掩饰、夺眶而出的泪水,说道:

“太感人了!请您把今天讲得故事用俄文写出来,我们做一个半小时的外国名曲欣赏节目,连续播放几次。我相信听众们一定会喜欢这部作品!”

当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俄语介绍词递给她时,她喜出望外地说,“各家各户都安装有与公用线路连接的扩音广播,还是苏联没解体前安装的。我想下周就安排这档节目。非常欢迎您继续为我们编写更多的节目。”

通过无线电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优美的旋律,飞入千家万户,传遍了广袤的哈萨克斯坦大地。

至今,我还珍藏着哈国广播电台为我翻录的这期音乐节目。

时间到了1998年。我再次找到好朋友、外事司长塔玛拉,与她商量使馆同哈国文化部共同举办纪念冼星海中国音乐会的事情。

塔玛拉亲自陪我到中央音乐厅,与国家交响乐团的领导乌杰奥夫,还有哈国最负盛名、曾获得过列宁勋章的指挥家阿布德拉舍夫一同商定音乐会的有关事宜。

在中国音乐会上,该团将要演奏根据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冼星海在库斯塔奈时创作的交响诗《阿曼盖尔德》,还有中国名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阿比利汉诺夫将担任《梁祝》的小提琴独奏。深受哈国人们喜爱的年轻钢琴家阿依卡尔卡耶娃担任《黄河》的钢琴独奏。年逾七旬,乐坛资深的功勋演员科里别尔格担任音乐会的主持。

虽然我曾多次听过该乐团举办的音乐会,深知它的实力雄厚,但是我始终有着担心,因为乐团的绝大多数人没有接触过中国音乐。文化历史背景相差实在太大,演奏好中国作品有把握吗?

我把所能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编译成俄语,提供给乐团,使他们尽量多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我还多次参加了独奏演员的练曲,参加了乐团的每一次合练。

在排练《梁祝》时,由于不大熟悉作品每一部分所表达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情绪,阿比利汉诺夫把祝英台“哭灵投坟”一段拉得十分轻松,十分抒情。我便向他打个手势,请他停下来,将这一段要表达的内容和应掌握的感情讲述一遍。他对我非常感谢,总希望我还能讲得更多些,更细些。看得出,他已经被这个爱情悲剧和美妙的旋律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这部作品。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中,长笛吹出悠扬动听的鸟鸣般华彩旋律。中国音乐会徐徐拉开帷幕。指挥家阿布德拉舍夫指挥着庞大的乐队,就象一位久经沙场的三军统帅,那样镇定自若,那样胸有成竹。整个乐团训练有素,整齐划一。

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梁祝》委婉而悠扬、纯朴而华美的“爱情主题”经典旋律……

大小提琴演奏出欢快活泼的合奏旋律,描绘出梁祝二人同窗共读、追逐嬉戏的情景;小提琴委婉缠绵的独奏,将少女似嗔非嗔,又爱又怨的娇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突然间锣鼓齐鸣,刺耳的声音惊心动魄,表现出少女誓死抗婚的场面;大提琴一声声,缓慢低沉,幽怨哀绝,小提琴一声声,如泣如诉,高亢凄厉,仿佛是祝英台在向梁山伯诉说离情别恨……

鼓声突然闯入,阵阵的敲击声,造成了紧张气氛,梁山伯辞世的噩耗传来;音乐时而激昂,果断,时而低回,幽咽,表现了祝英台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在悲愤低音锣声中,她纵身投入突然爆开的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高潮……

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抒情而缓慢地再次奏出悠扬委婉的“爱情主题”旋律,增添了朦胧的仙境色彩,仿佛梁祝化为彩蝶,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曲终。音乐大厅内悄无声息,仿佛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似乎一根针掉落在地的声音都可以听到。我突然一阵紧张,正在揣测,是不是听众没听懂或是不喜欢这部作品?!

骤然间,从听众席间爆发出一阵强似一阵的热烈掌声、欢呼声,“修别尔(棒极了)!”“布拉瓦(太好了)!”,喝彩声在音乐厅内回荡。

阿布德拉舍夫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脸上泛着灿烂的笑容,向听众挥着手。看来他自己也非常满意整个乐团的表现。当有观众向他献花时,他谦逊地将鲜花转递给身旁的第一小提琴手,一位哈萨克族姑娘。阿比利汉诺夫也将献给他的鲜花,再次先给了指挥。台上台下气氛热烈。

通过电视转播,许多阿拉木图市民看到了这场别具异国风情的音乐会。第二天,应当地市民的强烈要求,中央音乐厅内再次奏响了《梁祝》。

转眼间,十年过去。2008年,我来到欧洲中部的波兰工作已一年。这里是著名钢琴家肖邦,以及著名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的故乡。

根据两国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协定,我们积极促成了波兰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和青岛两个城市成功举办了“波兰文化节”活动。波兰肖邦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保利剧院,成功举办了文化节开幕式音乐会;《来自肖邦故乡的奥运邮票展》吸引了众多的北京观众。

率团访问北京的波兰文化部祖霍夫斯基副部长,在回到华沙后,见到我时,对这次“波兰文化节”活动的成功举办深表感谢。负责对外交流的斯莫伦副部长也多次表示,一定要办好2009年“中国文化节”访问波兰的活动。

接下来,我便开始策划“中国文化节音乐会”活动。2009年,在中波两国间是个十分重要的年份: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波兰共和国同新中国建交六十周年。

什么音乐作品最能体现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还能被波兰观众所接受?须知,波兰是个热爱音乐的国度,曾诞生过天才钢琴大师肖邦、鲁宾斯坦、帕德莱夫斯基,波兰歌剧之父莫纽什科,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以及现代音乐的杰出代表希曼诺夫斯基等享誉世界乐坛的音乐巨匠。且不说资深的古典音乐专家,普通的波兰人也对音乐有着很强的鉴赏能力,对外来音乐的审视甚至“十分挑剔”。

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我的脑海里再次响起了《梁祝》那沁人心脾、委婉悠扬的“爱情主题”旋律,也使我联想起周恩来总理巧妙推广《梁祝》的故事。

1954年5月,周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为了广交朋友,代表团在会议期间经常在“记者之家”举办联谊活动。

一次电影试播活动上,播放了刚刚拍出不久的彩色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听说放映中国电影,当地宝端华旅馆的瑞士员工纷纷前来观看。可是放映没有多久,原先挤得水泄不通的放映室内却逐渐变得空荡起来,人一个又一个地离去了,显然是看不懂。

哪里买女足比赛联络官熊向晖向总理请示工作时,将这一情况做了汇报,担心在记者招待会上播放会没有人感兴趣。周恩来指示在请柬上写上:“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按照周总理的安排,电影招待会如期举办。放映时租用了旅馆的大餐厅,各国记者如约而至,座无虚席。放映过程中,全场肃静,演到“哭坟”、“化蝶”时,还传出啜泣声。影片结束,当灯光亮起时,全场观众还如醉如痴,沉静了一分钟后,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喜爱。一位美国记者甚至说:“这部电影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

效仿这一成功案例,我把曾在“波兰第五届维尼亚夫斯基小提琴比赛”荣获少年组冠军、有“小提琴王国中的鬼才”之称、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小提琴国际大师李传韵的视频,音乐CD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梗概,送给波兰文化部的好朋友、外事司长安娜•聂维托姆斯卡和副部长莫妮卡•斯莫伦,引起了他们的极大情趣。

在与国内联系后,有着较深波兰情结的李传韵爽快地接受了邀请;我的好朋友、中国广播艺术团总团长王书伟,一如既往地给予了全力支持,把任务交给了久负盛名的广播电影交响乐团。

经过与乐团范焘指挥协商,甄选出《良宵》、《瑶族舞曲》、《二泉映月》等名曲,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压轴曲目;为了更好地与波兰听众交流,特意选定了肖邦的代表作品《克拉科维亚克回旋曲》和维尼亚夫斯基的代表作《诙谐曲与塔兰泰拉》,奉献给波兰听众。

说来也巧,世界著名波兰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也曾有过与梁山伯十分相似的经历。在他25岁时,到伦敦举行演奏会,认识了爱尔兰籍的少女依莎贝儿,他们俩一见钟情。

可是依莎贝儿出身名门,维尼亚夫斯基却一文不名,家中极力反对他们的恋情。维尼亚夫斯基决意一定要娶到“心上人”,马上写了一首《传奇曲》,且在一场音乐会上立刻演出,并当场发誓表达他对依莎贝儿忠贞不二的爱意。就这样,感动了依莎贝儿的父母,让他顺利地娶到了美娇娘。可叹,他比梁山伯要幸运得多。

翌年。九月的波兰秋高气爽,三色堇与向日葵争相开放。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中国文化节音乐会”首场演出,在富丽堂皇的华沙国家大剧院奏响。当晚,能够容纳1600人的大剧院座无虚席。十余位波兰政府部级官员、各国驻波兰使节,以及波兰主流社会的各界人士和市民、华人华侨观看了演出。总统府国务秘书专程为“中国文化节音乐会”送来了鲜花,以示祝贺。

中国驻波兰大使孙荣民和波兰文化部副部长莫妮卡•斯莫伦致辞后,由中国乐曲改编的交响乐《良宵》拉开了整场演出的帷幕。《瑶族舞曲》、《二泉映月》、《猜调》,以及中国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舞剧《鱼美人》选段《水草舞》等。中国经典音乐作品独特的风格吸引着在场波兰观众的浓烈兴趣,轻松欢快的乐曲,很快将观众引入了中国音乐的意境之中。

随后,由青年钢琴家陈青志担任钢琴独奏,一曲酣畅淋漓的肖邦作品《克拉科维亚克回旋曲》技惊全场。在听到肖邦那熟悉的旋律时,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著名小提琴家李传韵与波兰有着一段特殊的情结:在他11岁时,曾来波兰参加被誉为小提琴界最高水准赛事之一的“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并摘得桂冠。时隔十八载,此次重返波兰,他受到波兰观众的格外注目。

他专门为波兰观众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诙谐曲-塔兰泰拉》和“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李传韵版的《梁祝》,与其说是演奏,不如说是情感的宣泄。特别是演奏“抗婚”和“投坟”这两个乐章时,他一改传统的演奏法,将其改为跳弓和颤音,这一改动,将斗争时激烈的碰撞与人在悲伤至极,以至声嘶力竭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传韵不负众望,以娴熟的技巧和激昂的热情,使在场观众为之倾倒,居然让之前从未听过此曲的不少波兰观众感动到流下热泪。音乐厅内雷鸣般的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台上台下群情高昂,音乐把两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连结在了一起。音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

时至今日,已有前苏联、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典、挪威、芬兰、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个乐团演奏过《梁祝》。《梁祝》已成为许多外国乐团演奏中国音乐作品时的首选曲目。

《梁祝》在全世界赢得了无数知音。如今,《梁祝》已飞入世界经典音乐之林,成为在国际乐坛上翩翩起舞的彩蝶。(作者:丁海嘉 文化部外联局原驻外参赞)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